随着现代健康高效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渔业生产养殖过程中,人工配合全价饲料的运用不断被广泛使用,人工配合全价饲料的成本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一般达到70%左右,只有科学使用饲料才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践中不少养殖户由于没有掌握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喂鱼的技术要点,以致造成养殖产量较低,各种病害增多,养殖成本加大,经济效益不够理想,现将养鱼使用人工配合全价饲料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的经济效益的8个技术要点简述如下,供广大养殖生产者参考。
1.投喂储存时间短的新鲜颗粒饲料。一般情况下饲料应保存在通风、阴凉干燥处,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90天。因为人工配合全价颗粒饲料在生产过程中含有水分10%~15%,所以储存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易潮解、霉变,因而影响颗粒饲料使用价值,鱼类食用这种饲料就更容易患病。有条件的话,最好选择当日生产的新鲜饲料为最佳。
2.饲料颗粒直径的大小要适宜。一般鱼种放养时,水温都比较低,鱼种规格小、生长缓慢,因而要选择鱼种适口性的颗粒饲料粒,通常饲料粒径控制在2毫米比较适宜。随着天气的回暖和鱼种的不断生长,养殖生产中期颗粒饲料的粒径也要随之加大为3毫米~4毫米左右,鱼种进入后期培育阶段时,饲料粒径也应随之加大到4毫米~4.5毫米左右(根据鱼种的适口性适时调整)。
3.密切关注池塘内的水质和溶氧变化。一旦发现池塘内的水质变坏,应及时采取加注新水、投放水质改良剂等方式改改良池塘水质,防止池塘缺氧。一般保持池塘的溶氧量在4毫克/每升水体以上,如果低于4毫克/每升水体,就应及时开启增氧机、投放增氧剂等方式增加池塘水体溶氧量。
4.科学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和次数。要根据池塘水温的变化适当增加或减少饲料的投喂量,因为水温的变化与鱼的摄食密切相关,水温增高,鱼摄食量就增加,反之摄食量变少。一般水温达到10℃以上时,饲料的投喂量在池塘鱼体总体重的3%~5%。另外,由于鱼无胃,饲料在鱼的肠道内停留时间比较短、利用率不高,因此在饲料总投饵量不变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饲料投喂次数,使鱼始终处于半饥饿的争食状态,进而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减少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适当添加维生素。由于厂家在生产颗粒饲料的过程中,往往维生素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和破坏。因此,养殖生产过程中,投喂配合颗粒料养鱼时,应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添加剂(美美多维)或投喂一定量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青绿饲料,以补充饲料中维生素含量的不足。
6.池塘适时合理追肥。虽然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具有在水中散失小、饵料系数低、鱼类利用率高、能够快速提高吃食性鱼类的生长速度以及投喂方便等优点。但为提高池塘水体利用率,减少鱼类病害等原因,通常情况下池塘中都混养适当非吃食性的鲢鱼、鳙鱼等肥水性鱼类,因此池塘水体的水质较清淡,肥水性鱼类就达不到理想的饲养效果,所以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的渔塘,应适当合理进行追肥,每亩/米深水面泼洒人粪尿1000公斤加入食盐3斤,能有效增肥水质,促进浮游微生物的生长,增加鱼类的天然饵料,保障鲢鱼、鳙鱼等肥水性鱼类的需要,提高肥水性鱼类的养殖产量。
7.设置饵料台和定时投喂。同一池塘中混养的多品种鱼类,其摄食量和速度是不同的。草鱼、鲫鱼不仅摄食量大,而且抢食快,鲂鱼的摄食量相对较少,且摄食相对“斯文”,往往争抢不到所需饲料,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应在池塘中设置饵料台,在投喂颗粒饲料前对鱼的摄食进行一定时间诱食驯化,让鱼集中到固定的饵料台进行摄食,同时应进行定时投喂,每次投喂饲料要均匀撒放,投饵时长应保持在30分钟~50分钟左右,保证每尾鱼都能摄食到生长所需的足够饲料。
8.巧用食盐防治鱼病。实践证明食盐在鱼病防治上应用非常广泛,高浓度的盐可改变病原微生物的渗透压,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或者直接杀灭病原微生物,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鱼类疾病的目的。投喂颗料饲料时,每100斤饲料均匀拌入0.5公斤食盐,能有效杀菌消毒、预防鱼类疾病。在鱼病流行季节,每10公斤饲料中均匀拌入400克食盐和1公斤捣碎的大蒜头,连续投喂5天~7天,能有效预防鱼类肠炎病的发生。
中国鳗鱼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