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与支持 >  技术资料

服务与支持

SERVICE & SUPPORT

马氏珠母贝“南珍1号”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
所属栏目:技术资料 发布时间:2016-07-04 浏览次数:2111次
 状元红资料

一、品种概况

(一)培育背景

马氏珠母贝(又名合浦珠母贝)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和生产珍珠的主要母贝,文明遐迩的“南珠”即为该贝所产。南珠是名贵首饰品,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在国际上久负盛名。但自1965年人工繁殖技术成功以来,养殖生产一直用人工繁殖个体而缺乏选育,导致个体小型化,育珠性能下降,优珠率低(不足30%)。为此开展了品种改良研究,通过采用以家系基因聚合育种技术为核心的选择育种技术路线,选育出具有生长速度快和育珠效果好的马氏珠母贝优良新品种“南珍1号”(又称合浦珠母贝“南珍1号”),为珍珠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对进一步推动我国海水珍珠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品种特性

1)外形特征:贝壳斜四方形,壳顶位于前方,后耳大,前耳稍小。背缘平直,腹缘园。边缘鳞片层紧密,末端稍翘起。同心生长轮脉极细密,呈片状。右壳前耳下方有一明显的足丝凹。壳面暗褐色,两壳不等,右壳较平,左壳稍凸。铰合线直,韧带紫褐色。沿铰合线下方有一长形齿片。贝壳内面中部珍珠层厚,光泽强,边缘淡黄色。闭壳肌痕大,呈半月形,位于贝壳中央稍后面。

2)内部构造特征:外套膜分左右两片,附在贝壳内侧,在背面铰合部处愈合,属二孔型。为雌雄异体,一般雄性的生殖腺颜色为乳白色或橙红色,雌性的生殖腺为黄色或浅黄色。

3)细胞遗传学特征:马氏珠母贝“南珍1号”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8,核型公式为:14m6sm6st+2t,染色体臂数NF=48

4)经济性状:马氏珠母贝“南珍1号”选育苗种比商品苗种壳高性状提高10%以上,体重性状提高25%以上,优珠率达60%以上。

二、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1. 亲本来源 

选育的马氏珠母贝“南珍1号”成贝,选用1.53.0年龄作亲贝,规格为壳长 57厘米,壳高78厘米,壳宽23厘米,体重40克以上。亲贝应为个体大、体型端正无损、体质健壮、壳面呈茶褐色或黄褐色、壳表外缘鳞片生长旺盛、壳体没有被才女虫穿凿钻孔病变、外套膜无萎缩病害。成熟的雌贝生殖腺呈黄色或浅黄色,雄贝生殖腺呈乳白色。

2. 培育方法 

选取的亲贝在潮流畅通、水质稳定、饵料丰富的海区低密度吊养,注意海区环境因子的变化。

(二)人工繁殖

可采用诱导法和解剖法进行人工授精,具体操作如下:

1. 诱导法人工授精 

首先把雌雄亲贝分开,清除贝体上的附着物并清洗干净,然后按雄雌比为1314放入盛有过滤海水的孵化池,待其排放精卵并受精。也可通过阴干温差法(先阴干l2小时,后降温3)和加入氯化钙等化学药品刺激亲贝排放精卵于水中使其受精。

2. 解剖法人工授精 

亲贝按上述方法清洗干净后,用解剖刀切断亲贝的闭壳肌,用消毒脱脂药棉擦干生殖腺体液和海水,再用消毒过的吸管刺穿生殖腺组织抽取精、卵,分别置放盛有少量过滤海水的烧杯中。然后把卵液倒入盛有氨海水(浓度为0.05‰~0.06‰)的容器中并搅动,数分钟后倒入精液,同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使精、卵液混合均匀。最后静止2030分钟,用吸管取少许卵子镜检,如卵子极体出现,已经授精,加入过滤海水。以后3040分钟重复换水12次,以除去氨海水和过剩的精子及组织液。

(三)苗种培育

1. 收集幼体 

在水温26℃~29℃下,受精卵经5小时左右发育成担轮幼虫期,开始大幅度上浮游动,这时上浮至水面密集成云状。当幼体上浮密集到一定程度时,将幼体收集起来放在在暂养池中暂养,暂养密度按6080/毫升为宜。受精后约 20 小时,胚体发育至D 型幼虫期,按培养水体12/毫升的密度同蓄养水体移入育苗池中培养,移入前育苗池应预先灌注1/3左右的过滤海水。培育水温26℃~29℃为宜,海水比重1.0201.024为宜。

2. 加水和换水   

幼虫移入育苗池后的14天,每天加入水总容量的1/4左右,以水池的预定水量为止。第45天开始换水,每天换水1/3,其方法是先排水后加水,也可进、排水同时进行,换水过程中要连续充气。换水时间多在早上进行,换水时要注意进水水温和育苗池水温的温差变化,一般不能超过1℃。

随着幼虫的生长换水量也逐渐增加,在壳顶中后期(713天)增至1/2,变态期(160天)达到2/3以上。

3. 投喂饵料   

幼虫培育饵料多采用扁藻、金藻或酵母等,在幼虫移入育苗池后第2天开始投放饵料,并随着生长发育而增加。金藻作为早期幼虫饵料效果较好,前期还可用干酵母搅碎后投喂,每天按每立方米水体投放0.3克为好。扁藻的投放量按每毫升培养水体保持的密度,直线铰合幼虫期为300500个单胞藻,壳顶期为5001500个,变态期为15002000个,幼虫附着后可投3000个以上。投饵一般在换水后进行,之前要镜检幼虫摄食情况,并注意投放无虫害的饵料。

4. 投放采苗器   

采苗器的投放量视育苗池大小和变态幼虫密度而定,投放前要清洗干净、浸泡和消毒。有20%左右的幼虫开始出现色素点(眼点)时,就可投放各种经过消毒处理的采苗器。投放时间是在换水前,或者边换水边投放。一般先投放池底,然后在水池中间吊放,分批进行。采苗器投放后,要增加充气、换水量和投饵量,同时,还要检查采苗器的附着量,发现贝苗附着量密度过大时,应迁移部分采苗器到其他育苗池疏养,促使贝苗生长。

5. 贝苗采收   

贝苗附着后经2030天培养,达到1毫米左右规格的苗种,就可收苗移往海区养殖。采苗方法:塑料板和池壁上的贝苗,用海绵将它轻轻抹下;贝壳或瓦片上附着的贝苗,可用薄竹片或刀片刮下;网片上附着的贝苗则直接装入贝笼内养殖。

三、健康养殖技术

(一)主要养殖方式  

目前主要养殖模式为浅海养殖。

1. 养殖设施   

有筏式养殖设施(竹筏和浮子筏)、固定排架式养殖设施、桩柱式养殖设施、海底养殖设施(海底养殖排架和海底养殖水泥柱)。目前常见养殖设施是筏式、固定排架和桩柱式。

2. 养殖笼具和水层   

养殖笼具有贝苗笼和成贝笼。贝苗笼是根据珍珠贝苗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设计的,分有一、二、三、四级笼;成贝笼是用于养殖大中贝的笼具,生产中常用的成贝笼有锥形网笼(单圈笼)和双圈圆筒网笼及片笼。养殖水层一般为固定排架式养殖以低潮时的养殖笼最上层距水面1.52米;筏式养殖时的养殖笼最上层距水面≥2米。

3. 养殖技术要点

1)苗种养殖管理:出池苗移往海区养殖时,根据不同规格的苗种放养,贝苗大的,以大网目苗笼放养;贝苗小的,采用小网目的苗笼放养,见下表。笼具规格为30毫米×30毫米。

 状元红资料

不同网目网笼放养苗种的数量和密度

苗种养殖过程中,应及时换笼和疏笼,苗种放养于一级笼,10-20天应疏入二级笼;10-15天,疏入三级笼;再过10-20天,换笼工作继续进行,放苗数量也相应减少。同时也可把长大的贝苗挑出,放入下一级笼中精养。贝苗养殖期间的管理工作,要勤观察贝苗生长情况、勤清洗贝苗笼、勤分笼调整养殖密度、勤检查清除附着生物和敌害生物。

2)成贝养殖管理:成贝养殖包括中贝和大贝的养殖。习惯上把壳长46厘米的珍珠贝称为中贝,壳长6厘米以上称为大贝。养殖方法是贝笼养殖,采用锥形网笼(单圈笼)和双圈圆筒网笼,笼底直径3035厘米。养殖的中贝:用网目为2厘米的贝笼,每个笼放5060只;大贝选用网目为3厘米的贝笼,每笼放3040只;用片笼(规格为90厘米×60厘米)养殖大贝,每笼放50只。此外应及时调整养殖密度和水层、清除附着生物和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等。

(二)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多毛类寄生虫病(黑心肝病或黑壳病)

1. 病因   

凿贝才女虫是主要的病虫害,能分泌腐蚀贝壳的物质,壳内面常常在窝心或中心部位有黑褐色。

2. 主要病症   

贝壳珍珠层面上出现近于穿透的小点,曾经有过的病灶部位或穿透的虫管已被壳内面外层覆盖(轻症),病灶小并且一般不在要害部位(中症),闭壳肌和内脏团部分有脓包或溃烂性大病灶(重症)。

3. 流行季节   

每年78月是凿贝才女虫繁殖高峰期,11月至翌年3月危害最严重。

4. 防治方法   

淡水浸泡法、饱和盐水浸泡法、SBS涂料涂覆法、水泥涂覆法和胡椒水泥涂覆法。其中首先清除贝体表面的附着生物,用淡水浸泡 3小时并阴干30分钟后装笼下海吊养(淡水浸泡法);用饱和盐水浸泡30分钟并阴干30 分钟后装笼下海吊养(饱和盐水浸泡法);贝体阴干待贝壳表面干燥后, 用改性SBS 涂料涂覆贝壳表面,待涂料干燥后装笼下海吊养(SBS涂料涂覆法),贝体阴干待贝壳表面干燥后,用水泥 (四号水泥)或胡椒水泥浆涂覆贝壳表面,待水泥干燥后装笼下海吊养(水泥涂覆法和胡椒水泥涂覆法)。(本文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苗种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