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与支持 >  技术资料

服务与支持

SERVICE & SUPPORT

养殖鱼类越冬管理技术分享
所属栏目:技术资料 发布时间:2016-11-21 浏览次数:2100次

水产养殖的越冬工作是全年养殖生产中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北方高寒地区,因气候因素,越冬封冰期长、冰层厚。在越冬前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做好充足的越冬准备工作,对安全越冬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根据近些年的实践指导经验,将养殖鱼类越冬前的准备工作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越冬前的饲养管理

1重视精料投喂 

在秋季也就是越冬前的这个阶段,应科学投喂精料,增强鱼体质,提高肥满度,提升抗寒和抗病等越冬能力。有的养殖户不注重越冬前的科学投饵工作,认为入越冬池前投饵的作用仅在于维持鱼体重,因此不愿再投入更多的成本投喂精料,其实这是错误的。北方高寒地区因冬季气候严寒,越冬封冰期从当年11月至次年4月可长达56个月。整个越冬期鱼不摄食,完全依靠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进行能量的消耗,越冬后鱼体减重率一般为10%15%。如果鱼类在越冬前没有良好的营养供给,鱼体能量和脂肪积累较少,在漫长的越冬期和较为恶劣的越冬环境中不能通过摄食来补充营养的消耗,必然会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或感染病害而发生死鱼。因此,鱼体丰满度越好、个体越壮,其耐寒、抗病能力越强,越冬减重率也越低。应抓住越冬停食前一个月的“育肥期”,注重投喂营养均衡的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35%,日投饲率为鱼体重的1%3%。随着水温逐渐降低,日投喂次数由3次逐渐减为1次。投饵坚持“四定”(定位、定质、定量、定时)和“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鱼类的活动情况)的原则。草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每天还应投喂一部分青饲料,投喂量应占全天投饲总量的1/4,以补充天然饲料营养,提高抗病力。投喂动植物混合性饲料的鲶鱼、泥鳅等鱼类,应将动物性饲料比例增至60%65%。不能提早停喂,即使鱼已入越冬池,只要还摄食,在不污染水质的情况下,仍要少量投喂,直至水温降至8℃左右鱼完全停止摄食为止。

2科学调节水质 

在越冬前的一个月,鱼类经过了整个夏季摄食和生长旺盛期,随着投饵和鱼类粪便的增多,水中有机质也较多,水质较肥。为防止水质老化,应每10天左右排出一部分底层水,向上层注入新水,每次排换量为2030厘米。发生蓝藻的池塘要抽去中上层水。坚持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2小时,使池水形成对流,增加水体溶氧,曝除有害气体,提高饲料转化率。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危害。

3做好鱼病预防

养殖鱼类健康无病,是确保越冬成活率的前提。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秋季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观察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保证饲料新鲜、清洁,严禁投喂霉变饲料。青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前用清水洗净。每天检查食台,捞除残饵,定期对食场进行消毒。发现鱼病及时对症治疗,严禁病鱼入越冬池。

二、越冬池的准备

1越冬池的选择

越冬池应尽量选择在避风向阳处,可起到一定的保温防寒作用。池塘坚固、无缝隙,池深33.5米。环境安静,具备电源,交通便利。越冬池底质为壤土或黏土,不渗漏,保水力强。若底质为沙质或渗漏严重的池塘则不宜做越冬池,否则会因渗漏造成水位降低而发生越冬鱼缺氧或冻害。多年未清淤消毒的老化池塘,天然泡沼、水草多的池塘,水体中有机质较多,会在冰下大量耗氧,使越冬水域严重缺氧,因此这几类池塘如不进行改造,都不能作为越冬池。

2水源条件与水位控制 

越冬池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源以江河水、水库水、井水均可。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水源可以完全采用新水,也可新老水按(12)1的比例混合使用。原塘越冬水经处理也可以使用。水深要求达到2.53米,需考虑保证在最大冰层厚度(0.81.2)和渗漏一部分池水后,有补水条件的静水越冬池冰下有效水深不低于1.5米;无补水条件的静水越冬池冰下有效水深不低于2米;流水越冬池冰下水深不得低于1米。

3清塘消毒

(1)干法清塘:将池水排干,挖除过多淤泥,仅留15厘米即可。清除池内的水草及杂物。干池曝晒一周左右,之后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加水趁热均匀泼洒至池底和池堤,可有效杀灭各种病原体和敌害生物,15天后待药力消失后放鱼。碱性大的池塘不能使用生石灰清塘,应使用漂白粉,每亩用量5千克,57天待药力消失后放鱼。

(2)带水清塘:在池内无养殖鱼类的情况下,用生石灰150千克/亩全池泼洒,可有效杀灭各种病原体、敌害生物及野杂鱼,15天后待药力消失后放鱼。也可使用漂白粉,在池内无养殖鱼类的情况下,使池水达到20/3药物浓度,57天待药力消失后放鱼。

(3)原塘越冬水处理:尽量排出1/22/3老水,补注新水。在封冰前20天用1/3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杀灭水体中浮游动物,减少耗氧因素。5天后,用1/3漂白粉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三、并池越冬的准备

1合理确定越冬放养密度

科学合理的越冬密度也是决定越冬成败与效率的关键。越冬密度过大,易发生缺氧死鱼;越冬密度过小,则浪费了越冬资源,减少了越冬收益。越冬密度要根据冰下有效水深、水质情况、底质情况、越冬鱼类的品种及个体大小、有无补水、补氧条件、有无完善的越冬管理措施以及历年的越冬经验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在池塘环境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参考以下越冬密度:冰下有效水深1米,无补水、补氧条件的静水越冬池,密度不能超过0.15千克/3;冰下有效水深1米,无补水条件,但有补氧条件的静水越冬池,密度为0.20.3千克/3;冰下有效水深1米,有补水条件,但无补氧条件的静水越冬池,密度为.5千克/3;冰下有效水深1米,有补水、补氧条件的静水越冬池,密度为1千克/3;流水越冬池,有效越冬水深1米以上,密度为0.51千克/3

需注意上述越冬密度除包括养殖鱼类外,还要将越冬池中的野杂鱼量也一并计入其中,否则会因忽视了野杂鱼量而造成越冬密度过大发生缺氧死鱼。

2适时转入越冬池 

养殖鱼类入越冬池的时间最好是9月下旬-10月上旬、水温降到10℃左右时,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转池。越冬鱼类要求体质健壮,鱼种的越冬规格应大于30/尾。在捕捞、搬运、入池等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掉鳞。入越冬池前用3%食盐水浸洗鱼体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对越冬的品种、个体大小、越冬密度、越冬量等做好详细的记录,便于翌年开冰后准确衡量越冬成果。

3做好越冬所需物品的准备

准备测氧药品或测氧仪器用于检测越冬水体溶氧量;准备温度计用于测量水温;准备增氧机、水泵等渔业机械并进行养护和检修;准备增氧药品以备急用;准备好清雪工具;还要配备防止越冬池冻裂或池埂坍塌的抢修物资,做到有备无患。(黑龙江尚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付鹏)